Login
欢迎浏览恩派尔生物资料网
我要投稿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安全退出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实验方法 > 细胞技术

细胞技术

密度梯度离心基础

2025-03-10 细胞技术 加入收藏
概论转头选择密度梯度选用一、 概论在密度梯度离心中单一样品组份的分离是借助于混合样品穿过密度梯度层的沉降或上浮来达到的。梯度液的密度随着离心本经的增大而增加。密

概论

转头选择

密度梯度选用

一、 概论

在密度梯度离心中单一样品组份的分离是借助于混合样品穿过密度梯度层的沉降或上浮来达到的。梯度液的密度随着离心本经的增大而增加。密度梯度可以予形成,也可以在离心过程中自形成,经常,密度梯度的可以分为:速率一区带(Rate-30nal)离和等密度(Isopycnic)离心。

在速率一区带离心中混合样品的以很薄的一层铺在梯度液的上部,在离心过程中由于不同组份"颗粒"在梯度液中沉降速率的差别,而在离心的某一时刻形成了数个含左第一级份颗粒的"区带"。离心过程在最垂"的样品(或者说沉降得最快的样品)形成沉殿前就停止了。样品在离心后与梯度液一起收集,用常规技术去除梯度材料后就得了某个较纯的成份。每个单一组份的沉降速率取决于它们的形状、尺寸、密度、离心力的大小、梯度液的密度和粘性系数。

对于相类似的生物体组份常常形状也相似。在速率区带离心中我们常常使梯度液的最大密度不超过样品在该梯度中浮密度。利用这类生物组份在尺寸上的差异的形成的沉降速率的不同,选择某一特定时刻,当它们中的各个纯样品区带之间的距离拉得最远时停止离心即可以达到分离目的。

与速率一区带离心法不同的是,等密度离心是依赖于样品颗粒的不同密度来进行离心分离的。混合样品可以铺在梯度液之上,也可以置于梯度液之下,甚至和梯度液混在一起。最后一种方法依靠离心力来形成梯度(自形成梯度)在形成梯度的过程中由于样品各单一成份向它们自己的等密度区靠扰即达到了分离纯化的目的。

对于速率一区带离心,梯度液最大密度一般小于样品中各组份的密度,也就是说是在样品正在沉降过程中的不是在形成沉殿后来分离样品;而等密度离心法中,梯度液的初始最大密度常常超过样品各组份的密度,利用每个单一组份沉降或上浮到它们各自的等密度区来达到分离的目的。

密度梯度离心法的理论依据是(参考文献1)

每种纯样品成份在梯度液中的沉降速度可以表达为:

V=d2÷18×(σ-s)÷η×ω2r

式中V是某一时刻样品的沉降速度(厘米/秒)

d:样品颗粒的直径(厘米),我们在初步计算时就假说样品颗粒为球体。非球形颗粒样品,可以以上式为基础进行修正。

σ:样品颗粒的密度(克/厘米3)

s:密度梯度液的密度(克/厘米3)

η:密度梯度液的粘性系数(克/厘米·秒)

ω:离心机重轴的旋转角速度(1/秒),ω=2πN÷60,N:转/分

r:颗粒所在位置与旋转轴心之间的距离,即离心半径(厘米)

当σ>S时 V>0即样品顺离心力方向沉降

σ〈 S时 V〈 0即样品逆离心力方向上浮

σ=S时 V=0即样品停止沉降或上浮,"稳定"在这一位置

用这个公式可以很好地解释在速率一区带离心法或等密度离心法中单一样品的沉降(或上浮)行为。

二、 转头的选择:

1、离心转头分类:

转头类别 使用的离心机 发明时间、发明者或推广商

固定角式转头 低、高、超速 1943年,(英)Pickels

甩平转头 低、高、超速 1951年,(德)Kahler

垂直管转头 高、超速 1974-1975年,(美)Dupont公司

区带转头 低、高、超速 1964-1965年,(英)Anderson、(英)MSE公司

近垂直管转头 超速 1989年,(日)Hitachi Koki、(美)Beckman公司

连续离心转头 低、高、超速 1965年,(英)MSE公司

其他特种转头:分析转头,土壤脱水转头,细胞浮选转头,管式转头,血球比测定转头,细胞清洗转头等等。

2、 各种转头用于密度梯度离心的比较:

(I) 各种转头用于速率一区带(R-z)离心的优缺点分析:

固定角式转头:壁部放应影响很大,用于R-z离心回、收率低,纯度也受影响一般知用于差分离心和等密度离心,离心时间向较短。是各其离心机的最高速转头。

甩平转头:细长离心管用于R-z离心可以获得较高纯度和高分辨率,且容易控制离心时间,壁部入在很少。25000rpm~30000rpm的甩平转头最适用于亚细胞器的离心分离,而40000~42000rpm的甩平转头适合用于核酸、蛋白、病毒草类物质内流的分离。离心时间较长。

垂直管转头:沉降距离最短,因而离心分离时间也是短。最大半径前几乎没有壁部放位,最大本径后右一定壁部效位,垂直剖面积较大,因而离心后纯样品区带的容量也较大。但在有沉殿的密度梯度离心中,沉淀和浮动区带方向转换之间存在干扰,可能影响纯样品区带的纯度。大部份R-z离心没有沉殿,垂直管转头很适合做R-z离心。

近垂直管转头:管轴线与旋转主轴之间倾角7度~9度(角式转头20度~45度)沉降距离比垂直转头稍大,离心时间比角式,甩平转头都要短。由于右了倾角,沉殿可沿管壁滑向低部,因此基本上清除了沉殿与浮动区带转换之间的干扰,适合做R-z离心,特别适合做生物大分子(如质粒DNA)的自形成梯度等密度离心。

区带转头:没有壁部入应特别适合做大容量的病毒,亚细胞器,生物大分子的R-z离心,可用于研究,中试和少批量生产。分离纯度高,量大,但操作要求高,转头及整体价格昂贵。

连续流离心转头:工作原理的区带转头相似,可连续工作,分离量大,分离统纯度高,可用于各种生物体的差分,R-z等密度离心。近年来高速连续流转头常用于大量发酵液(大肠样菌、酝母菌)菌体的沉殿。

(II) 各种转头用于等密度离心内优缺点分析:

固定角式转头:主要用于差分离心的角式转头,在速离心机上可以很好地用于等密度离心,尤其是DNA平衡等密度离心,自形成梯度,用快速密封管或厚壁管,常用的单管的容量为10~15ml,常用转速40000~60000rpm,离心时间较短,分离纯度也较高。

甩平转头:用作等密度离心时,壁部效应对分离效果影响较少,梯度变换在甩平时自然过渡因而很适合做等密度离心实验,优点是回收率高,分辨能力强。缺点是沉降距离长,最高转速较低(由于结构层固此类转头最主转速一般在60000rpm以下)因而,离心时间很长,对某些长离心管,10~15ml容量的转头最高转速在40000~41000rpm,用作自形成CSCL梯度的质粒DNA离心往往需要50~70小时。

垂直管转头:适合作等密度离心,沉降距离最短,在没有沉殿或沉殿非常坚实的情况下,对于现代可自由选择加速、减速时间的离心机,梯度转换得很好。这类转头转进很高(目前最高转速可达100000rpm,70000xg)离心时间最短,分离纯度高,样品容量较大(垂直剖面积最大)。

近垂直转头:九十年代以后开始使用的新型转头,用作生物大分子(DNA,RNA,蛋白质等)的平衡等密度离心最佳,目前这类转头的最高转速已达90000rpm近650000xg),离心时间相比垂直转头稍长。

区带转头:非常适合做大容量样品的等密度离心。

连续流离心转头:高、低速连续流转头一般不用作密度梯度离心超速连续流转头适合做大容量样品的等密度离心分离。


文章底部广告位

文章评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