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培养中支原体污染的特点及检验
支原体是一种大小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最小直径0.2um)并独立生活的微生物。约有1%可通过滤菌器。支原体无细胞壁形态呈高度多形性。可为圆形、丝状或梨形。
支原体形态多变,在光境下不易看清内部结构。电镜下观察支原体膜为三层结构。其中心有电干密度大的密集颗粒群或丝状的中心束。支原体多吸附或散在于细胞表面和细胞之间。横断面与细胞微绒毛相似,但微绒毛电子密度比支原体小,且中心无颗粒群 或中心束。
支原体代谢需固醇类物质,部分种类需要精氨酸、O2或葡萄糖。每一种支原体都有自身特点,多数支原体适合于偏碱条件下生存(PH7.6-8.0),对酸耐受性差。对热比较敏感,对一般抗生素不敏感。
支原体污染细胞后,培养液可不发生混浊。多数情况下细胞病理变化稍微或不显著,细微变化也可由于传代、换液而缓解,因此易被忽视。但个别严重者,可致细胞增殖缓慢,甚至从培养器皿脱落。
为确定有无支原体污染可做如下检测:
1.相差显微境检测
将细胞按种于事先放置于培养瓶内的盖玻片上,24h后取出,用相差油镜观察,支原体呈暗色微小颗粒位于细胞表面和细胞之间。
2.荧光染色法
荧光染色用能与DNA特异性结合的荧光染料Hoechst 33258,可使支原体内含有的DNA着色,染色后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具体方法如下:首先将细胞接种盖玻片上,在细胞未长满前取出玻片,用不合酚红的 Hanks液漂洗一下,用l: 3醋酸甲酵固定10Min,然后用生理盐水漂洗,置于用生理盐水配浓度为50pg/ml的Hoechst 33258中染色10min。染色后用蒸溜水洗1-2min,向细胞面滴加pH5.5磷酸缓冲液数滴,然后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镜下支原体为散在于细胞同围或附于细胞膜表面的亮绿色小点。
3.电镜检查
用扫描电镜方法简便快速,也可以利用透射电镜。
4.DNA分子条文检查或支原体培养等方法
检出率高,但方法较为复杂。
支原体是一类缺乏细胞壁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大小一般在0.3-0.5μm之间,呈高度多形性,有球形、杆形、丝状、分枝状等多种形态。它不同于细胞,也不同于病毒。支原体用普通染色法不易着色,用姬姆萨染色很浅,革兰染色为阴性。支原体可在鸡胚绒毛尿囊膜上或细胞培养中生长,营养要求比细菌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