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细胞的常规观察
细胞接种或传代以后,实验者每天或至多间隔1~2d,要对细胞做常规性检查。观察细胞形态和生长情况以及培养的pH变化、有无污染等。根据细胞动态变化,做换液或传代处理,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
1. 细胞形态 生长状态良好的细胞,在一般显微镜下观察时可见,细胞透明度大、折光性强、轮廓不清。细胞生长不良时,轮廓增强,胞质中常出现空泡、脂滴和其他颗粒状物,细胞之间空隙加大,细胞形态可变得不规则甚至失去原有特点,如上皮细胞变成类上皮细胞等。
某些染料当细胞死亡时能透过变性的胞膜与解体的细胞核DNA结合,而令其着色。因而常用台盼蓝(trypan blue) 鉴别细胞死活,活细胞不着色,死细胞核呈蓝色。
2. 细胞生长 初代培养或传代的细胞悬液接种以后,经过长短不同的潜伏期后开始增殖。传代细胞系、胚胎组织或幼体组织一般在第二天即可见细胞生长,一周内便可连接成片。接种细胞长满瓶壁后,应及时做再培养。否则由于营养物消耗和代谢积累,细胞即进入停止期或退化期。
此时细胞轮廓增强,细胞内常出现颗粒状堆积物,为膨胀的线粒体,细胞质呈空泡化,细胞变圆、粗糙,严重时细胞从瓶壁脱落,只有及时再做传代处理,才能使细胞继续生长繁殖。
3. 营养液 正常情况下,培养液呈桃红色。如果细胞维持在pH6.5~6.6条件下,细胞会脱落死亡。当培养液酸化变黄时,说明培养液中代谢产物已堆积到一定量,需要更换新鲜培养液。培养液中如加Hepes或用5%CO2温箱培养可使pH维持相对稳定。
更换营养液的时间,可依营养物的消耗而定,细胞生长旺盛时2~3d换一次,生长缓慢时,3~4d亦可。要特别注意各种细胞对pH值要求是不一样的。
4. 微生物污染 微生物污染培养细胞培养物后会出现pH值改变,培养液呈现混浊状。细菌感染后,由于细菌的运动,光镜观察可见有微闪光;真菌感染则在镜下见许多细丝状菌丝,有时还密集有群集孢子;支原体的污染需要借助一些检测手段才可检出。
细胞污染以后一般应当废弃,对于重要的细胞株,可以参考相关专著,介绍采取一些措施清除污染。比较重要的实验、珍贵的细胞,至少由两个实验人员独立培养操作,或由一个人分次(不同时)操作。
除培养实验室的卫生条件外,空气中的湿度与微生物污染关系密切。重要的、周期长的实验尽量安排在空气湿度低的秋冬季进行。
思 考 题
1. 细胞培养技术有哪些基本要领和要求?
2. 简述传代细胞培养的方法步骤。
3. 哪些因素影响培养细胞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