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补体旁路活化途径的溶血活性参考范围
补体旁路活化途径的溶血活性【参考范围】比色法:19.0~24.4kU/L.【影响因素】同CH50.【临床意义】补体激活途径有经典途径和旁路途径,补体旁路途径活化
2025-07-23 2 -
补体的溶细胞反应
补体的溶细胞反应不论何种途径活化,补体系统都能对其粘附的细胞产生溶解作用。在经典活化途径中,抗体的作用只是特异性地定位靶细胞和活化补体,而靶细胞的溶解则是补体系
2025-07-23 2 -
补体组分的理化性质
补体的大多数组分都是糖蛋白,且多属于β球蛋白;C1q、C8等为γ球蛋白,C1s、C9为α球蛋白。正常血清中各组成分的含量相差较大,C3含量最多,C2最低。各种属
2025-07-23 2 -
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检测的临床诊断价值
丙型肝炎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之一,由于至今尚无预防疫苗问世,也没有特效药物治疗,因此早期诊断是防止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al,HCV
2025-07-23 2 -
丙肝核心抗原检测对丙肝诊断意义大
丙型肝炎呈全球性流行,每年新发丙型肝炎病例约3.5万例。我国一般人群抗-HCV阳性率为3.2%。在感染30年后HCV相关性肝细胞癌发生率平均为1%~3%。HCV
2025-07-23 3 -
儿童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诊断
丙型肝炎病毒(HCV)慢性感染是一个世界范围内的严重公共问题,全球约1.8亿人感染,欧美儿童HCV感染率约为0.05%~0.36%,而发展中国家可达1.80%~
2025-07-23 2 -
表位的构成
表位只是抗原分子中几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特殊结构,在免疫效应中能全方位地与淋巴细胞或抗分子接触。抗体分子的抗原结合点并不很大,所以表位一般只占有大约3nm1.5n
2025-07-23 2 -
免疫荧光的 10 种检测方法你知道吗?
标记免疫技术发展最早的一种是免疫荧光,它是在免疫学、生物化学和显微镜技术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项技术,通过将抗体与一些示踪物质结合,利用抗原抗体反应进行组织或细胞
2025-07-23 2 -
手把手课程之 IHC 关键操作步骤
本文重点讲述 IHC 操作流程中的关键步骤,并提供数据以支持及解释 CST 在实验过程中所提的建议。最后,本指南列出了 CST 科学家内部常用且最适用于与抗体配
2025-07-23 2 -
更好更快:如何提高快速床旁检测(POCT)
本文由柏芳编译;原文By Richard L. Egan博士,他是Nanogen公司(圣地亚哥)免疫检测开发部门的执行理事。其联系方式为regan@nanoge
2025-07-23 2 -
浅谈肿瘤标志物的正确认识及应用
什么是恶性肿瘤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资料,全球范围内恶性肿瘤是人类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的第二大死亡原因。肿瘤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重
2025-07-23 2 -
肥达氏反应原理及结果判定
本法原理是以伤寒“O”,“H”;甲,乙,丙副伤寒分别培育,经甲醛处理杀死后,做成菌液供肥达氏应用,用以伤寒的辅助诊断。根据凝集反应的强弱和有无,分别以4+,3+
2025-07-23 2 -
依据制备方法分类将抗原分类
按照应用抗原的制备方法,可将抗原分成天然抗原、人工抗原和合成抗原三种类型。1、天然抗原 是不加修饰的天然物质,例如微生物、BSA和绵羊红细胞等。2、人工抗原 是
2025-07-23 2 -
按化学性质将抗原分类
按照抗原分子的化学性质,可将抗原分成蛋白抗原、多糖抗原和核酸抗原等许多类型。天然蛋白质的分子组成都比较复杂,且具有二级和三级结构,因此多是良好的抗原。多糖的免疫
2025-07-23 2 -
根据生物来源和体内定位分类将抗原分类
按照抗原的生物来源和在生物体内存在的位置进行命名是一种自然的方法,可以将抗原分成无数不同的类型;这虽不是一种规范的分类方法,却是一种十分实用的命名方式。例如小鼠
2025-07-2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