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细胞的解剖学特征
(一)形态结构单核细胞一般为圆形,直径约10~20μm;巨噬细胞大小不等,直径约10~30μm或更大,常有伪足,呈多形性。单核/巨噬细胞有圆形或椭圆形的核,胞浆
2025-06-10 3 -
独特型网络调节
(一)免疫网络学说的提出这一学说是Jerne(1972)根据现代免疫学对抗体分子独特型的认识而提出的。这一学说认为在抗原刺激发生之前,机体处于一种相对的免疫稳定
2025-06-10 6 -
克隆不应答
(一)免疫活性细胞缺乏激活信号现已知T细胞必须的激活信号至少包括:①由特异抗原与自身MHCⅠ类或Ⅱ类抗原的复合物激发的信号;②由协同刺激因子(costimula
2025-06-10 4 -
抗体的调节作用
(一)抗体的反馈调节作用抗体对免疫应答也有反馈调节作用。抗体是免疫应答的产物,抗体产生之后又可抑制其后的抗体产生。将抗体注入非免疫的机体,可阻止其后注入抗原引起
2025-06-10 2 -
超抗原
(一)超抗原的概念超抗原(supper antigen,Sag)是一类由细菌外毒素和逆转录病毒蛋白构成的抗原性物质。它们能与多数T细胞结合并为T细胞活化提供信号
2025-06-10 2 -
细胞因子的命名
(一)白细胞介素 在1979年第二届淋巴因子的国际 会议 上,将介导白细胞间相互作用的一些细胞因子命名为白细胞介素(IL),并以阿拉伯数字排列,如IL-1、I
2025-06-10 4 -
抑制细胞的作用
(一)TS细胞的作用70年代Gershon等首先提出TS细胞的现象。将耐受动物的脾或胸腺细胞转输给同品系正常动物后,使后者获得耐受性,又称为传染性耐受(infe
2025-06-10 3 -
HIV的致病机制
(一)HIV的基因及基因产物的主要功能HIV于1983年首次分离出,但它是生物理学医学研究得最广泛的一个病毒。所分离出的大量HIV已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HIV
2025-06-10 5 -
B细胞亚类
(一)CD54+B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根据B细胞表型的不同,目前可将B细胞分为二个亚类。最初认为Ly-1(CD5)抗原是小鼠T细胞的表面标志,但以后发现在一部分B细
2025-06-10 3 -
B细胞膜主要表面分子
(一)B细胞抗原识别受体(BCR)BCR与TCR一样,也是由复合分子组成。即由特异识别抗原的分子信号传导分子组成的BCR复合分子(图8-4)。BCR识别抗原分子
2025-06-10 3 -
TH细胞与B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
(一)B细胞对T细胞依赖抗原的应答一般情况下当大量抗原进入未经免疫的机体后,诱发初次免疫应答时其抗原呈递细胞多由巨噬细胞完成。经Mφ活化TH细胞后再由活化的TH
2025-06-10 4 -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分类
自从60年代初公认存着 自身免疫 性疾病以来,现已确认属于这种类型的疾病有30余种,其分类方法主要有二。其一是按疾病累及的系统区分(表16-3);其二是按器官特
2025-06-10 4 -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流行概况
自从1981年发现首例AIDS患者以来,现已在全世界广泛流行。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报告,1992年每100个男性公民和每800个女性公民中各有1人已感染了HIV。
2025-06-10 3 -
肿瘤抗原
肿瘤抗原是指细胞恶性变过程中出现的新抗原(neoantigen)物质的总称。细胞恶性变过程中由于基因突变或正常静止基因的激活都可以产生新的蛋白分子。这些蛋白质在
2025-06-10 2 -
自身免疫病组织损伤机制
已有大量的资料证明, 自身免疫 病理损伤是由 自身免疫 应答的产物包括自身抗体和(或)自身致敏淋巴细胞引起的,后者造成病理损伤的机制与各型超敏反应相同(表16
2025-06-1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