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性磷酸酶金属盐―铅法
酸性磷酸酶金属盐―铅法 酸性磷酸酶(acid phosphatase,ACP)广泛分布于机体各种组织细胞内,主要存在于细胞的溶酶体内.常作为溶酶体标志酶,此外,还存在于内质网和胞质内。在组织退行性变、核酸和蛋白质代谢活动增加时,酸性磷酸酶活性增强。酸性磷酸酶还参与酯类代谢。因此,它在疾病、免疫反应和细胞损伤与修复过程中具有一定生物学意义。 其基本原理是在酸性环境下,底物p―甘油磷酸钠被酸性磷酸酶水解,释放出磷酸,磷酸遇铅离子则生成磷酸铅沉淀,最后与硫化铵作用形成棕褐色硫化铅沉淀。其反应式如
1)孵育液配制:
0.05mol儿醋酸盐缓冲液(pH 5.0) 10ml蔗糖 0.8mg硝酸铅 l0mg3%p―甘油磷酸钠 lml孵育液最终pH 5.0,新鲜配制尽快使用。
按上述顺序加入后待硝酸铅完全溶解,逐次少量加入底物时,孵育液则变得完全透明。醋酸盐缓冲液需新鲜配制,立即使用。
2)染色程序:
①新鲜组织恒冷箱切片;
②10%福尔马林固定10分钟;
③蒸馏水洗;
④人孵育液,37C孵育2~4小时;
⑤双蒸水洗2―3分钟;
⑥入1%硫化铵液(新鲜配制)l一2分钟;
⑦蒸馏水冲洗;
⑧甘油明胶封固。
3)结果与评价:
阳性反应部位呈棕褐色硫化铅颗粒。该酶为可溶性酶,以冷固定效果较好,一般溶酶体膜为不通透性膜,但经冰冻熔化或福尔马林固定处理后,孵育液内的作用底物则进入溶酶体而被酶作用。
酸性磷酸酶铅法染色
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呈棕色为酸性磷酸酶肛拦反应
4)注意事项:
孵育液内铅离子浓度是反应的关键因素,必须新鲜配制,立即使用。因为当铅离子浓度过低时,产生的磷酸离子未能完全被结合而发生弥散,并可进入胞核内造成染色假阳性。孵育时间过长也可发生酶扩散和胞核染色现象。
5)对照实验:
①去底物实验:从孵育液中除去底物(3%β―甘油磷酸钠),通常反应为阴性;
②抑制剂实验:氟化钠是ACP的抑制剂,在孵育液中加入氟化钠(10mmol/L或4.2mg/10mi),ACP反应呈阴性。
但某些部位如脊髓背角浅层和初级感觉神经节中小细胞内的ACP活性不能被一定浓度的NaF所抑制,称抗氟化钠A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