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P三步法操作指南(原创)
一、实验原理与意义免疫组织化学又称免疫细胞化学,是指带显色剂标记的特异性抗体在组织细胞原位通过抗原抗体反应和组织化学的呈色反应,对相应抗原进行定性、定位、定量测
2025-07-18 2 -
免疫荧光组织(细胞)化学染色方法:其它
一、其它荧光抗体染色方法1、膜抗原荧光抗体染色法本法应用直接法或间接法的原理和步骤,可对活细胞在试管内进行染色,常用于T和B细胞、细胞培养物、瘤细胞抗原和受体等
2025-07-18 2 -
组织化学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细胞标本取材
一、培养细胞1.贴壁生长的细胞在细胞培养接种前,把涂有黏附剂的小盖片放人培养板中,接种后的细胞自然爬在小盖片上生长。取材时,把小盖片用预热的磷酸盐缓冲液(PBS
2025-07-18 2 -
抗原修复的几种方法
一、柠檬酸钠法1. 把玻片放在玻璃固定架上,再将架子放在盛有600ml的10mM柠檬酸钠(pH6.0)的容器中。2. 微波中高火6-8min。3. 室温冷却。4
2025-07-18 2 -
免疫组化技术的原理、分类和优点
一、免疫组化技术的基本原理应用免疫学及组织化学原理,对组织切片或细胞标本中的某些化学成分进行原位的定性、定位或定量研究,这种技术称为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或免疫细胞化
2025-07-18 2 -
免疫组化实验方法
一、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 Immunocytochemistry, ICC)原理免疫组化是应用免疫学基本原理--抗原抗体
2025-07-18 2 -
免疫荧光组织(细胞)化学技术系列一:发展简史和概述
一、免疫荧光组织(细胞)化学技术的发展简史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是现代生物学和医学中广泛应用的技术之一,是由Coons和他的同事(1941)建立,免疫荧光技术与形态学
2025-07-18 2 -
免疫胶体金技术介绍
一、免疫胶体金技术的基本知识1、胶体金的概念氯金酸(HAuCl4)在还原剂作用下,可聚合成一定大小的金颗粒,形成带负电的疏水胶溶液。由于静电作用而成为稳定的胶体
2025-07-18 2 -
免疫组化方法中关键环节及其原理解述
一、酶免疫组化的关键环节1、标本固定:固定的目的是①防止标本从玻片上脱落;②除去防碍抗原-抗体结合的类脂,使抗原抗体结合物易于获得良好的染色结果;③固定的标本易
2025-07-18 2 -
免疫金银法(IGSS)操作指南
一、基本原理免胶体金检测技术是用金属离子和金属蛋白复合物应用免疫组化原理检测组织内抗原抗体的技术,常用胶体金(铁、汞等)重金属离子。由于胶体金容易制成各种大小的
2025-07-18 2 -
免疫细胞化学常用试剂介绍(1)
一、固定剂大多数神经激素、肽类物质为水溶性,在用于免疫细胞化学研究之前,常需固定。但肽类和蛋白质的物理、化学性质不同,因而对不同的固定方法或固定剂的反应也不尽相
2025-07-18 2 -
免疫组化非特异性染色消除方法
一、非特异性染色的主要因素组织的非特异性染色的机理很复杂,其产生的原因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点:(1)一部分荧光素未与蛋白质结合,形成了聚合物和衍化物,而不能被透析除
2025-07-18 2 -
免疫组化非特异性背景染色及控制手段
一、非特异性染色的识别 常出现在组织边缘、胶原纤维及血浆渗出处,坏死组织及固定不良的组织中心处。表现为弥漫性,均匀性的背景染色。也可以是随机分布的阳性反应产物点
2025-07-18 2 -
免疫组化非特异性染色及控制方法
一、非特异性染色的识别常出现在组织边缘、胶原纤维及血浆渗出处,坏死组织及固定不良的组织中心处。表现为弥漫性,均匀性的背景染色。也可以是随机分布的阳性反应产物点、
2025-07-18 2 -
冷冻组织切片上的荧光免疫检验
一、材料与试剂1. 第一抗体2. 第二抗体(Invitrogen)3. 100%冰冷丙酮4. 马血清(SantaCruz;sc-2483)5. Hoechst
2025-07-1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