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欢迎浏览恩派尔生物资料网
我要投稿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安全退出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实验方法 > 细胞技术

细胞技术

脑缺血模型实验介绍

2025-02-08 细胞技术 加入收藏
脑缺血(cerebral ischemic)是指脑内血流不足以满足大脑正常代谢需求的病理生理状态。脑缺血常常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脑损伤,因此被认为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相

脑缺血(cerebral ischemic)是指脑内血流不足以满足大脑正常代谢需求的病理生理状态。脑缺血常常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脑损伤,因此被认为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临床上,脑缺血性疾病约占所有脑血管疾病的80%。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由于临床研究的种种限制,为了更好地理解脑缺血的发病机制以及寻找有效治疗方法,自然需要相应的动物模型,以便开发相应的治疗手段。

那今天咱们就来简单聊聊,什么是脑缺血动物模型?

全脑缺血模型,是指动物全脑血液供应阻断。我们常用的全脑缺血模型有双血管闭塞/低压模型、四血管闭塞模型和三血管闭塞模型。

目前,已有多种实验动物被应用于制备脑缺血模型,包括啮齿类动物、非人灵长类动物、兔、猪等。由于大鼠脑血管解剖、神经元接近高等动物,重现性好,价格低廉,而且由于其脑组织小,便于冷冻后进行生化检测,因此,近些年来多用大鼠制备脑缺血的模型。但是我们也要注意,不同亚型鼠,如Wistar大鼠、F344大鼠或SD大鼠,它们的脑血管解剖和缺血敏感性不同。

关于缺血性动物模型,主要分为2类。即全脑缺血模型和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血流是否恢复又分永久性闭塞和可再灌注。

首先我们来看全脑缺血模型,就是将动物全脑的血液供应阻断,目前常用的全脑缺血模型有双血管闭塞/低压模型、四血管闭塞模型和三血管闭塞模型,他们各自的优缺点如下:

1、双血管闭塞/低压模型

优点:操作简单、便于控制再灌注和检测生理变化。

缺点:闭塞过程会使得大鼠全身血流量降低,继而损伤心脏等其他重要器官。

应用:应用于缺血性脑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和抗脑缺血药物的药效观察。

2、四血管闭塞模型

优点:缺血完全,能够较好地模拟临床上因休克、低血压而造成的脑缺血损伤过程。

缺点:手术操作相对复杂,术中完全闭塞椎动脉对脑内血流量影响较大,使得再灌注不完全。

应用:用于脑缺血后认知功能方面的研究,以及抗脑缺血药物的药效评价。

3、三血管闭塞模型

优点:重现性好、成功率高、对其他脏器损伤小

缺点:手术难度较大,操作不当易致死。

应用:用于研究脑缺血过程中神经元的损伤机制。

然后就是局灶性缺血,是指在脑内特定区域血流量降低,也是临床脑缺血性疾病发作的常见类型。迄今为止,人们对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研究较多,也更为深入。构建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方式有很多种,栓塞法、线栓法及光化学方法,优缺点及应用如下:

1、开颅闭塞模型

优点:重现性好、易于控制血管闭塞位置及程度、与人的脑梗死病理改变相近。

缺点:手术难度较大,易造成颅腔感染,不利于实现再灌注过程。

应用:用于研究不可逆性脑缺血的病理机制及抗脑缺血药物的药效。

2、线栓闭塞模型

优点:重现性好、不需要开颅、易于控制缺血和再灌注过程时间。

缺点:手术操作难度较大、过程不能可视化,易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

应用:用于研究可逆性脑缺血的病理机制,也有被用来评估不同品系动物之间脑缺血程度的差异。


文章底部广告位

文章评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