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桂醛的应用
品名:肉桂醛
化学名称:β-苯丙烯醛
俗称:桂醛,桂皮醛
英文名:Trans-Cinnamaldehyde
分子式:C9H8O
CAS:104-55-2
性状:无色或浅黄色液体,具有独特的桂油辛香味。在自然界中存在于桂油中,通常以合成方法来制备。在工业上主要通过苯甲醛和乙醛在稀碱的存在下缩合而成。它是一种黄色强折光的液体,遇光和空气变成暗棕色粘稠液体,具有桂油的特殊气味和烧焦芳香味道,稍溶于水,溶于乙醇和乙醚中,不溶于石油醚中。
其主要理化性质如下(见武汉远城Q/WYC12-2002标准):
分析项目 | 质量指标 | 实测结果 |
外观 | 无色或浅黄色液体 | 合格 |
香型 | 独特香味 | 合格 |
含量(气相色谱分析) | ≥98% | 99% |
折光率(20℃) | 1.619-1.623 | 1.6020 |
比重(25/25℃) | 1.046-1.050 | 1.0497 |
酸值 | ≤1.0% | ≤1.0% |
结论 | 本产品符合FCC IV标准 |
近几年来,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肉桂醛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应用领域不断延伸,在香精香料、食品添加剂、医药化工及饲料等方面都有应用。本文着重论述肉桂醛在医药以及化工领域的应用。
肉桂醛在医药方面的应用
1、杀菌消毒防腐,特别是对真菌有显著疗效
对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及金黄色葡萄菌、白色葡萄球菌、志贺氏痢疾杆菌、伤寒和副伤寒甲杆菌、肺炎球菌、产气杆菌、变形杆菌、炭疽杆菌、肠炎沙门氏菌,霍乱弧菌等有抑制作用。且对革兰氏阳性菌杀菌效果显著,可用于治疗多种因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最小抑制浓度(MIC)为0.02—0.07ul/ml,对深部致病真菌,MIC为0.1—0.3ul/ml。
最近日本医学专家研究发现,肉桂醛对真菌有显著疗效,对22种条件致病性真菌进行肉桂醛抗真菌作用研究表明:肉桂醛是抗真菌的活性物质,主要是通过破坏真菌细胞壁,使药物渗入真菌细胞内,破坏细胞器而起到杀菌作用。
2、抗溃疡、加强胃、肠道运动
其作用机制是由于溃疡活性因素(胃液与胃蛋白酶)的抑制与防御因素(胃粘膜血流速率)的加强,以及抑制胃粘膜电位降低和对粘膜保护作用所致。除此之外,肉桂醛能降低胰酶活性。肉桂醛系芳香性健胃驱风剂,对肠胃有缓和的刺激作用,可促进唾液及胃液分泌,增强消化功能,解除胃肠平滑肌痉挛,缓解肠道痉挛性疼痛。用于治疗胃痛、胃肠胀气绞痛,有显著的健胃、驱风效果。
3、脂肪分解作用
肉桂醛具有抑制肾上腺素及ACTH对脂肪酸的游离,促进葡萄糖的脂肪合成作用,肉桂酸也有这类作用,但肉桂醛作用远大于肉桂酸。因而,可以用于血糖控制药中,加强胰岛素替换葡萄糖的性能,防治糖尿病。
4、抗病毒作用。对流感病毒,SV10病毒引起的肿瘤抑制作用强大
5、抗癌作用。可抑制肿瘤的发生,并具抗诱变作用和抗辐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