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的生酮作用及酮体检出
【实验目的】
1.了解酮体生成的特点和意义;
2.掌握酮体检出的方法
【实验原理】
酮体是乙酰乙酸、β-羟丁酸及丙酮3种物质的总称。酮体是脂肪酸在肝脏氧化分解时形成的特有中间代谢物,是在特殊情况下肝脏向外输出能源的一种特殊方式。酮体代谢的重要特征是肝内生酮肝外用。
在正常情况下,糖供应充分,生物体主要依靠糖的有氧氧化供能,脂肪动员较少。血中仅含少量酮体,约0.05~0.85mmol/L(0.3~5mg/dl)。脑组织不能氧化脂肪酸,却能利用酮体。在饥饿、糖尿病、高脂低糖膳食等情况下,酮体生成增加,小分子 水溶性的酮体易通过血脑屏障和肌肉毛细血管壁,作为肌肉尤其是脑组织的重要能源。当肝内生酮的速度超过肝外组织利用酮体的能力时,导致血中酮体含量异常升高,称为酮血症。此时尿中也可出现大量酮体,称为酮尿症。乙酰乙酸和β-羟丁酸都是较强的有机酸,当血中酮体过高时,易使血液pH下降导致酸中毒。酮症酸中毒是一种临床常见的代谢性酸中毒。因此,酮体的检出在临床上有重要的意义。代谢性酸中毒治疗时除对症给予碱性药物外,糖尿病人给予胰岛素和葡萄糖,以纠正糖代谢紊乱,增加糖的氧化供能,减少脂肪动员和酮体的生成。
以丁酸作为底物与肝组织匀浆(内含合成酮体的酶系)保温后,即有酮体生成。酮体可与显色粉(亚硝基铁氰化钠等)产生紫红色物质反应;而经同样处理的肌肉匀浆则不产生酮体,故无显色反应。
【器材和试剂】
1. 器材 试管及试管架、剪刀、恒温水浴箱、匀浆器、研钵、离心机
2. 试剂
(1)肝匀浆和肌肉匀浆。
(2)0.9%NaCl溶液。
(3)罗氏溶液:NaCl 0.9g/>,KCl 0.042g/>,CaCl 20.024g/>,NaHCO3 0.02g/>,葡萄糖 0.1g/>,溶解后加蒸馏水至100ml。
(4)0.5mol/L丁酸:取 44.0g/>丁酸溶于0.1mol/LNaOH溶液中,并用0.1mol/L NaOH溶液稀释至1000ml。
(5)1/15mol/L磷酸缓冲液 (pH7.6)。
(6)15%三氯醋酸。
(7)酮体溶液。
(8)显色粉:亚硝基铁氰化钠 1g/>、无水碳酸钠 30g/>,硫酸铵 50g/>,混合后研碎。
3.动物 小鼠
【操作步骤】
(1)肝匀浆和肌肉匀浆的制备:取小鼠1只,断头处死,迅速剖腹,取出全部肝脏和部分肌肉组织,分别置于研钵中,用剪刀剪碎,加入生理盐水(按重量/体积=1∶3)和少许细砂,研磨成匀浆。
(2)取试管2支,编号,按下表操作:
试剂
1
2
罗氏溶液(滴)
15
15
0.5mol/L丁酸溶液(滴)
30
30
1/15mol/L磷酸缓冲液 (滴)
15
15
肝匀浆(滴)
20
-
肌肉匀浆(滴)
-
20
置 37℃/>水浴箱中保温40~50min
15%三氯醋酸(滴)
20
20
将1号和2号试管分别摇匀混和5min,离心沉淀约5min(3000r/min),并取出上清液1号和2号备用。
(3)另取试管5支,编号,按下表操作:
试剂
1
2
3
4
5
上清液(1)(滴)
20
-
-
-
-
上清液(2)(滴)
-
20
-
-
-
酮体溶液(滴)
-
-
20
-
-
0.5mol/L丁酸溶液(滴)
-
-
-
20
-
酮尿(滴)
-
-
-
-
20
(4)各管加显色粉1小匙(高粱米粒大),观察各管颜色反应,并解释之。
【思考题】
从实验结果中反映出酮体代谢组织的特点是什么?
试验中三氯醋酸的作用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