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欢迎浏览恩派尔生物资料网
我要投稿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安全退出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实验方法 > 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

血清蛋白质的醋酸纤维薄膜电泳

2025-04-15 生物化学 加入收藏
相关专题 【原理】 以醋酸纤维薄膜为支持物,用缓冲液润湿后,将微量血清样品点于膜上,再在电泳槽中进行电泳,可将血清蛋白分离 成清蛋白、α1、α2、β、γ球蛋

相关专题   【原理】 以醋酸纤维薄膜为支持物,用缓冲液润湿后,将微量血清样品点于膜上,再在电泳槽中进行电泳,可将血清蛋白分离 成清蛋白、α1、α2、β、γ球蛋白五条区带,将薄膜置于染色液中,使蛋白质固定并染色后,可看到清晰色带,也可将色带分别于碱溶液中进行定量测定,再计算血清中各种蛋白质的含量百分数。 在正常情况下,这些蛋白质各占一定的百分比,在某些病理情况下,某些蛋白质的含量可发生改变,例如:肝硬化患者,清蛋白显著降低,γ-球蛋白可升高2~3倍;肾病综合症、慢性肾炎患者,清蛋白下降,α2-球蛋白、β-球蛋白升高。因此,血清蛋白电泳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操作】 1.薄膜准备:将薄膜切成2×8cm(或2.5×7cm)的小片,在薄膜的无光泽面一端1.5cm处用铅笔轻轻划一横线,表示点样位置,将薄膜浸入巴比妥缓冲液中充分浸透(浸泡5~10分钟或预先浸泡好,随时取用)后取出,夹于滤纸中,吸去多余的溶液。 2.点样:用血清加样器于无光泽面点样(微量吸管或玻片),沾取血清后垂直轻轻接触加样处,让血清吸入膜内,再拿开加样器。 3.平衡:待血清渗入薄膜,将薄膜无光泽面向下,两端平贴在铺有滤纸或纱布的电泳槽 支持板上(加血清的一端贴在电泳槽阴极端)加盖,静置10分钟,使薄膜中的液体获得平衡。 4.电泳: 电压:约110~140V(或相当于电场强度10V/cm)。 电流:0.4~0.6mA/cm宽 时间:45~60分钟。 5.染色:电泳停止,关闭电源,将薄膜从电泳槽中取出,直接浸入氨基黑染色液中,染色3~5分钟,从染色液中取出薄膜,浸入漂洗液中漂洗脱色数次,至薄膜背景完全无色为止,取出薄膜用滤纸吸干。 6.定量:将漂洗后的薄膜夹于滤纸中吸干,剪下各蛋白区带,分别置于试管中,另于空白区剪一平均大小的薄膜放入空白管中,清蛋白管中加0.4MNaOH4mL,其余各加5mL,反复振摇使其充分洗脱,放30分钟后比色(波长650nm),以空白管调光密度到0点,读记各蛋白质的光密度值。 光密度总和(T)=2A+α1+α2+β+γ A清蛋白%=(2A/T)×100% α1球蛋白%=(α1/T)×100% α2球蛋白%=(α2/T)×100% β球蛋白%=(β/T)×100% γ球蛋白%=(γ/T)×100% 7.透明保存:将染色漂洗后晾干的薄膜条浸入新鲜配制的透明液中经2~3分钟,贴在玻璃板上,干后即成透明薄膜,可保存或用吸光度计直接测定各区带的吸光度。 注:容易产生的几种现象 1.电泳图谱不齐:点样时血清滴加不匀。 2.电泳图谱出现条痕:点样后薄膜过干,或由于电泳槽密闭性不良,或电流过大造成水分蒸发,薄膜干燥。 3.分离不良:样品滴加过多。 4.区带拖尾:缓冲液离子强度小于0.05。 5.区带过于紧密:缓冲液离子强度大于0.075。 6.染色后清蛋白中间色线:染色时间不足,或清蛋白含量过高,此时可减少检样用量或延长染色时间。 7.球蛋白向反方向移动,系电渗现象,可升高点样中缓冲液液面高度,或适当加大电流量克服之。 8.透明时若膜不干或透明液中醋酸含量不足,膜即发白,不能完全透明;若透明液中醋酸含量过高,或室温过高,可使膜溶解,此时可酌情减少醋酸含量。 【试剂】 1.巴比妥缓冲液(pH8.6,离子强度0.06):称取巴比妥钠12.76g及巴比妥1.60g,用蒸馏水加热溶解后,再加水至1000mL。 2.染色液:氨基黑10B0.5g,溶于50mL甲醇中,再加入冰醋酸10mL及水40mL。 3.漂洗液:用95%酒精45mL,加冰醋酸5mL及蒸馏水50mL,混合即成。 4.洗脱液:0.4MNaOH。 5.透明液:按3:7比例混合的冰醋酸—无水乙醇溶液需新鲜配制。

文章底部广告位

文章评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