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欢迎浏览恩派尔生物资料网
我要投稿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安全退出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实验方法 > 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

抗癌磁导靶向药物缓释制剂

2025-04-17 生物化学 加入收藏
一、简介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全世界每年新增肿瘤病例1000万,死亡达600万,占年死亡总人数的12%。我国肿瘤患者总数约450万人,发病率以每年2.5%的

一、简介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全世界每年新增肿瘤病例1000万,死亡达600万,占年死亡总人数的12%。我国肿瘤患者总数约450万人,发病率以每年2.5%的速度增加,年新增患者180-200万人,死亡率约占总死亡人数的20%。

目前大剂量化疗药物对正常组织产生极强的毒副作用和化疗间歇期耐药肿瘤细胞出现、癌症转移几率增加是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因此寻求高效、低毒的针对恶性肿瘤病变组织的靶向药物或靶向缓释制剂意义重大。本项目开发的抗癌磁导靶向药物缓释制剂由磁性颗粒、骨架材料和抗癌药物三部分组成,能够在外加磁场诱导作用下定向到达肿瘤病变部位,并使抗癌药物在病灶区域缓慢释放,集中发挥作用,具有药物局部浓度高,与肿瘤直接接触时间长,靶向性好,毒性反应很低,耐受性好,安全性高,疗效肯定,操作方便等特点,从而成为癌症治疗中一种先进的靶向化疗的方法。二、磁导靶向制剂作用原理及组成抗癌磁导靶向药物制剂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是通过将药物制剂注入体内,在外磁场诱导下,通过将磁性复合颗粒靶向定位于肿瘤区域,抗癌药物在病灶区域持续缓慢释放,局部浓度高,从而提高了抗癌药物的对癌细胞的杀伤指数。

抗癌靶向制剂能够降低药物在体内的正常组织分布,大大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降低抗癌药物的剂量,解决化学治疗过程中重复性差,毒副反应明显等问题:

抗癌磁导靶向药物制剂中由磁性颗粒和骨架材料组成的磁性复合颗粒是抗癌药物能够靶向定位和缓慢释放的载体,其中磁性颗粒组成为四氧化三铁,骨架材料多选用生物相容性好的无机或可降解医用大分子。

作为靶向药物制剂的载体,磁性复合微粒应具有生物相容性好,磁响应灵敏度高、体内循环时间长,性质稳定等特点,从而保证抗癌药物的靶向运输与缓慢释放,同时能够通过自身体内循环代谢。

抗癌药物则需要根据恶性肿瘤治疗的需要选择不同的药物,目前用于临床进行肿瘤治疗药物如紫杉醇、奥沙利铂、羟基喜树碱、吡柔霉素、5-氟尿嘧啶、盐酸阿霉素、顺铂等均可与磁性复合颗粒结合,形成具体有特定抗癌作用的靶向药物制剂。

三、磁导靶向制剂研究进展磁导靶向药物是20世纪70年代首先由Widder 和 Senyei 提出,并将其应用于肿瘤的靶向治疗。1996年,德国Lübbe等首先开展磁性药物靶向癌症治疗的临床前和临床I期实验,在14个晚期癌症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现磁导靶向药物耐受性很好。

2002年美国FeRx公司研制的磁导靶向载体-阿霉素经美国食品药品监督局(FDA)批准,开展磁导靶向治疗肝细胞癌的I/Ⅱ期临床试验,结果预示这项新技术在治疗肝癌上有着巨大潜力。我国也开展了以阿霉素为抗癌药物的磁性白蛋白复合颗粒对肝癌等癌症的靶向治疗研究,也取得良好的实验结果。

但目前世界范围内抗癌磁导靶向药物均处在实验室研究阶段,尚无获得FDA或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SFDA)批准上市销售的抗癌磁导靶向药物,因此抗癌磁导靶向药物研制仍是世界范围靶向药物研制的热点,被列入国家在“十二五”期间“863”计划以及重大新药创制等重大研究计划。


文章底部广告位

文章评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