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性疾病动物模型-电刺激血栓形成动物模型
简介
电刺激血栓形成动物模型,是用电刺激大鼠颈总动脉,造成局部血管内膜损伤,激活内源性凝血系统,同时释放组织凝血因子,从而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导致血栓形成。 1.5mA 的直流电连续刺激颈总动脉,使血管内膜损伤,胶原组织暴露。同时受损伤的血管内皮前列环素 I2 (PGI2) 的合成和释放减少,致使血小板在损伤部位聚集,逐渐形成混合型血栓。当血栓堵塞颈总动脉血流时则颈动脉远心端温度突然下降,此时安放在远心端血管的传感器感受到血管表明的温度变化仪器自动报警。时间显示出从刺激开始到温度突然下降所需时间,称为闭塞时间 OT 值,即血栓形成时间。
原理
电刺激血栓形成动物模型的基本原理是用电刺激大鼠颈总动脉,造成局部血管内膜损伤,激活内源性凝血系统,同时释放组织凝血因子,从而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导致血栓形成。 1.5mA 的直流电连续刺激颈总动脉,使血管内膜损伤,胶原组织暴露。同时受损伤的血管内皮前列环素 I2 (PGI2) 的合成和释放减少,致使血小板在损伤部位聚集,逐渐形成混合型血栓。当血栓堵塞颈总动脉血流时则颈动脉远心端温度突然下降,此时安放在远心端血管的传感器感受到血管表明的温度变化仪器自动报警。时间显示出从刺激开始到温度突然下降所需时间,称为闭塞时间 OT 值,即血栓形成时间。
用途
电刺激血栓形成动物模型可用于研究血栓形成机制和评价抗血栓与溶栓药物的药效和作用机制研究。
材料与仪器
器材:
温度传感器、1.5mA 直流电发生装置。
试剂:
①戊巴比妥钠;
②50% 甲醛溶液。
步骤
电刺激血栓形成动物模型的基本过程可分为如下几步:
A. 选用 SD 大鼠,雌雄不限,体重 250-350 g。将大鼠用戊巴比妥钠 (50 mg/kg) 腹腔注射麻醉,仰卧位固定,颈部切口、分离右侧颈总动脉,在动脉近心端放温度传感器。 打开仪器开关,以 1.5mA 的直流电刺激动脉 7 分钟使该部位动脉内皮受损.动脉管腔内血栓逐渐形成。
B. 当血流完全阻断时.远端温度突然下降,仪器报警同时显示动脉阻塞时间,即 OT 值。OT 值越短表示越容易形成血栓 如做溶栓药物筛选实验,待血栓形成后,消毒缝合,清醒后给药。
C. 连续给药 3-4 天,木次给药 1 小时后,将大鼠麻醉,手术分离被刺激侧颈总动脉,动脉放血后小心完整剪下含血栓部位动脉段,放人 50% 甲醛溶液中固定并测定血栓长度和血栓重量。血栓重量=血栓和血管壁的总重-同样长度的血管壁重。
D. 实验主要观察指标为血栓形成时间 (OT 值)、血栓重量、血栓长度或血栓横切面占血管腔面积的百分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