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疾病动物模型-牙周病动物模型
简介
牙周病是牙周组织(牙骨质、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龈)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病因以牙菌斑为始动因子,包括外源性因素(口腔卫生、牙结石和食物嵌塞等)和内源性因素(免疫缺陷、内分泌失调、代谢紊乱等)。在造模过程中,通过外物植入或刺激所形成的菌斑,起决定性外源性刺激作用,诱发早期的炎症反应,口腔卫生不良、食物嵌塞等局部因素以及内分泌障碍、免疫状态等全身因素,影响牙周病的发展进程。
原理
牙周病动物模型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所选择的动物的牙周组织与人类的相似性, 能够较好地反映或模拟人类牙周病的变化过程。目前通常以大鼠、犬、小型猪以及灵长类动物作为牙周病研究的实验动物。单纯局部结扎、接种致病微生物、喂食高糖黏性食物、改变免疫状态、扰乱内分泌以及多种因素联合作用,均能构建相应的牙周病动物模型。
材料与仪器
器材:
①大鼠、犬、小型猪以及灵长类动物;
②丝线、棉线、弹性皮圈、正畸用结扎丝;
③高糖黏性食料;
④伴放线放线杆菌和牙龈卟啉单胞菌等;
⑤激素(醋酸泼尼松龙、糖皮质激素)。
步骤
目前常采用多种方法联合应用来建立实验性牙周病模型,通常包括以下几种:
A. 结扎线法。以丝线、棉线、弹性皮圈、正畸用结扎丝等材料局部结扎实验动物的磨牙或前磨牙牙颈部,造成局部菌斑的持续聚集、炎症细胞持续浸润,造成牙周结缔组织破坏和牙槽骨吸收,从而建立牙周病动物模型。动物麻醉后,将结扎线结扎,干动物牙齿的牙颈部,注意确保结扎线位于牙龈下。为防止结扎线滑脱,可以在磨牙的近远中各磨出一浅切迹,或用丝线结扎牙颈部并在牙龈上缝 2 针固定,每周观察结扎线情况 3~4 次,若结扎线滑脱需立即再放置。如使用正畸弹性皮圈,则需要每隔 2 周更换橡皮圈 1 次,以保证其弹性和防止断裂。结扎线法是较为成熟且广泛应用的建立牙周病动物模型的方法,此法操作简单,且能在短期内造成牙周病,但这种模型只被推荐用作短期观察实验研究。
B. 喂食高糖黏性食料。利用高糖黏性软食易黏附牙面,从而促使动物口腔中自然菌群的黏着滋生。以达到菌斑堆积的目的。给予动物的高糖食谱,也称致牙周病食谱,该食谱配方为 100 g 食物中包含蔗糖 56 g、全脂奶粉 28 g、全麦粉 6 克、酵母粉 3 g,肝粉 1 g、食盐 2 g、蔬菜 4 g。动物 4~6 周即可出现牙龈炎的各种表现,3 个月后可观察到重度牙周病症状。
C. 单纯局部接种致病菌。通常选择人腔中与牙碉病致病相关的细菌,如伴放线放线杆菌和牙龈卟啉单胞菌等,可以接种单种细菌或是混合菌。通常在接种致病菌前。给实验动物使用抗生素,抑制杂菌滋生,然后用单一菌株或是复合菌株,通过在食物中添加细菌、牙龈局部反复涂抹或在龈沟局部直接注入接种细菌。天接种 1 次,连续 3~7 天,致使细菌在局部滞留、堆积。也可采用以细菌菌液浸湿的棉线结扎于前磨牙或磨牙颈部,每天更换 1 次。还可采用细菌龈沟接种加局部剥离的方法, 将新鲜培养的细菌直接接种于磨牙龈沟内,同时剥离
接种区牙龈,降低牙周结合上皮对致病菌的抵抗能力。上述各种方法中,接种后 6 周至 4 个月左右,可出现牙龈红肿以及牙槽骨吸收等牙周病的症状。
D. 注射激素。经肌内注射激素 (醋酸泼尼松龙、糖皮质激素) 联合丝线结扎方法建立的牙周病动物模型,激素注射后动物会出现进食下降、少动倦怠等表现,会加快牙周病发展的进程。
注意事项
1. 目前常采用多种方法联合应用,以缩短建立实验性牙周病模型所需的时间,从而快速建立符合实验要求的模型标本。
2. 评价牙周病动物模型建立的诊断标准:
① 牙龈指数: 检测牙龈的炎症程度;
② 龈沟出血指数: 了解牙龈的炎症情况;
③ 菌斑指数: 检测龈上菌斑以及牙龈边缘菌斑的量;
④ 稠袋深度;
⑤ 龈沟液渗出水平:
⑥ 组织病理学检测: 必须形成牙周袋以及出现牙槽骨吸收,才能确定牙周病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