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动物模型-紫外线辐射性白内障动物模型
简介紫外线 (ultraviolet, UV) 是波长为 100~400nm 的电磁波。它又分为:近紫外线 UV-A(315~380nm),远紫外线 UV-B(
简介
紫外线 (ultraviolet, UV) 是波长为 100~400nm 的电磁波。它又分为:近紫外线 UV-A(315~380nm),远紫外线 UV-B(290~315nm) 和超短紫外线 UV-C(<290nm) 三部分。紫外线引起白内障的现象已在许多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研究中得到证实。研究表明,紫外线对晶状体上皮细胞的损伤作用随波长不同而不同,UV-A 不能直接引起 DNA 的损伤,而 UV-B 作用较强。长期遭受慢性紫外线辐射,亦被认为是老年性白内障形成的重要因素。
原理
紫外线对晶状体损伤的主要机制是光氧化损伤。光氧化损伤首先发生于晶状体上皮细胞。紫外线光子与上皮细胞膜蛋白如Na+-K+-ATP酶,Ca2+-ATP酶以及离子通道中的色氨酸残基反应,使其光降解,破坏其维持平衡的能力。此外,氧化剂与膜脂质反应生成脂质过氧化物如共扼二烯、三烯和丙二醛等,使膜通透性增加,离子渗漏,加重离子平衡紊乱。离子平衡紊乱通过细胞间偶联蔓延至上皮下的纤维细胞,并最终延至整个晶状体。晶状体内渗透压增高,肿胀破裂。用途
该模型可用于高海拔地区白内障的成因学研究,老年性白内障的防治研究,抗白内障药物的筛选等。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成功率高,不易造成动物死亡,造模重复性好等特点。
材料与仪器
实验对象:雄性 SD 大鼠。实验器材:紫外线灯、注射器。实验试剂:① 水合氯醛。② 双星明滴眼液。③ 新福林滴眼液。步骤
紫外线辐射性白内障动物模型的基本过程可分为如下几步:A. 选用出生后 6 周,体重大约 180 g 的雄性 SD 大鼠,按 0.35 ml/100 g 剂量腹腔注射 100 g/L 水合氯醛全麻,用双星明滴眼液和新福林滴眼液扩瞳后,置于 300nm 紫外线灯下辐射 15 分钟,每日辐射双眼 1 次,累计照度为每天 9kJ/m2,连续 7 天)。注意事项:2 天后即有少数大鼠发生轻度晶状体浑浊,7 天后可成功制作紫外线白内障动物模型,绝大多数白内障为皮质性白内障。注意事项
紫外线辐射 2 天,实验大鼠即可发生轻度晶状体浑浊,7 天造模成功,几乎 100% 发生皮质性白内障,可以观察到晶状体体积增大,皮质明显浑浊,少数核轻度浑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