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欢迎浏览恩派尔生物资料网
我要投稿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安全退出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实验方法 > 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

脊髓损伤后的运动功能学评价实验-​旷场试验(open field test)BBB评分

2024-12-07 生物化学 加入收藏
原理运动行为是动物最基本的行为表现,除了被用于评价药物、创伤对动物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也可用千对转基因或基因敲除动物表型的鉴定。脊髓损伤后可出现与损伤节段相应的

原理

运动行为是动物最基本的行为表现,除了被用于评价药物、创伤对动物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也可用千对转基因或基因敲除动物表型的鉴定。脊髓损伤后可出现与损伤节段相应的各种行为、感觉和括约肌功能障碍,肌张力异常以及病理反射等改变。动物实验研究中多采用颈胸段脊髓损伤模型来模拟临床上截瘫患者,其预后依赖于损伤节段、损伤类型、损伤程度以及损伤后恢复的时间。针对不同脊髓损伤动物模型造成的不同解剖结构损伤以及相应的行为学改变,完整、客观的运动功能评价系统对损伤后的修复疗效评定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脊髓动物损伤模型的运动功能评价方法可大致分为旷场试验(open field test)、非开放场地试验(non-open field test)和联合行为学评分法(combined behavioral score)3类。旷场试验Basso-Beattie-Bresnahan(BBB)法和Basso-Mouse-Scale(BMS)法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是在Tarlov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新的神经运动功能评价方法,具有与脊髓损伤程度良好的相关性。非开放场地试验中包括的步态分析法、网格爬行试验、平衡木行走试验、胸腰高度试验、斜板试验、肢体肌力试验等也被广泛使用,用来反映大鼠脊髓损伤后后肢负重能力、控制后肢放置能力、后肢肌力大小以及前后肢运动协调等行为学改变。联合评价法是Gale等在Tarlov法与斜板法结合的基础上增加感觉、反射等一些指标建立起来的,包括后肢运动、斜板试验、伸趾、回缩反应、热板试验和游泳等7项,能较准确的综合评定脊髓损伤后大鼠运动、感觉等多方面神经功能。BBB评分;适用于对大鼠运动功能的评定,可以确定从损伤初期到后期运动功能的恢复和差异变化,甚至一些精细运动的改变,如鼠尾的下垂或上翘等。

材料与仪器

实验动物
四周封闭的敞箱 录像机

步骤

①手术前1d将正常大鼠放入旷场内熟悉环境;②手术后第1天开始进行BBB评分,大鼠BBB评分观察期为4min; ③可用录像机录下视频后用电脑分析,也可在熟练掌握该评分细则后立即给分。

(3)结果分析BBB评分表是根据观察脊髓损伤大鼠经过三个阶段的恢复而建立的,共21分。三个阶段为:①早期以无或极少的后肢关节运动为特征;②中期包括几次共济失调步态;③晚期包括精细运动,如拖着脚趾和尾巴,躯干不稳定以及爪子交替轮转。

评分项目为:①0分,未见后肢运动;②1分;一个或两个关节的轻微运动,通常是髋关节和/或膝关节;③2分一个关节的广泛运动或一个关节的广泛运动加上其他关节的微运动;④3分两个关节的广泛运动;⑤4分后肢三个关节的轻微运动(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⑥5分两个关节的轻微运动和另一个关节的广泛运动;⑦6分两个关节的广泛运动和另一个关节的轻微运动;⑧7分后肢三个关节的广泛运动;⑨8分无负重拖动或足置于无;⑩9分足底仅位于负重位,或偶尔/频繁/持续的,无足底步行;⑪10分偶尔负重步行,无前后肢协调运动;⑫11分频繁到持续的负重步行,无前后肢协调运动;⑬12分频繁到持续的负重步行,偶有前后肢协调运动;⑭13分持续的负重步行,频繁的前后肢协调运动;⑮14分持续协调步态,持续前后肢运动协调,运动时优势爪旋转或频繁,持续前后肢运动协调和偶尔的足背步行;⑯15分持续协调步态,当前肢前进时无或偶有伸趾,优势爪刚触地时与身体平行;⑰16分持续协调步态,频繁伸趾,触地时与身体平行,提起时旋转;⑱17分持续协调步态,频繁伸趾,优势爪在触地及提起时均与身体平行;⑲18分待续协调步态,持续伸趾,优势爪在触地与身体平行,提起时旋转;⑳19分持续协调步态,持续伸趾,优势爪在触地及提起时均与身体平行;21.20分持续协调步态,待续伸趾,优势爪在触地及提起时均与身体平行,但躯体不稳定,尾巴持续上翘;22.21分持续协调步态,持续伸趾,优势爪在触地及提起时均与身体平行,躯体稳定。

常见问题

BBB评分的高低代表了大鼠脊髓损伤后后肢运动功能恢复的状态,分值越高,恢复越好,至21分时即与正常动物相当。其中0-7分属于恢复的早期阶段,动物无力支撑自身体重,以至于拖着躯干、后腿和臀部;8-13分进入了恢复的中期,动物可以行走以及支撑自身体重,前后肢协调运动开始恢复;14-21分阶段大鼠一些精细运动开始恢复。
文章底部广告位

文章评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