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PCR
简介
rep-PCR 的应用范围限于含有 REP、BOX 和 ERIC 序列(或相似序列)的细菌,但有些缺乏这些序列的菌种中会包含类似的重复性序列,就像不同的 DNA 序列信息存在于不同的微生物系统一样,新的重复性序列将会被发现,而且从整个生物界的角度来看在自然选择压力下,必然导致在几乎所有生物中都存在保守和重复序列,因此 rep-PCR 作为一种技术思路对微观和宏观的生物研究都有启发。
rep-PCR 基因组指纹图谱分析常用的三组引物分别指的是 REP、ERIC 和 BOX 序列,基于它们的 PCR 方法分别称为 REP-PCR、ERIC-PCR 和 BOX-PCR,总称为 rep-PCR。这些引物可以扩增两个重复序列之间的 DNA,每个样品的基因组都会产生一个包括 10~30 个甚至更多 PCR 片段的复杂带型,而它们的分布从不到 200 bp 到大于 6 kb 不等。
进行 rep-PCR 的主要步骤包括:
①细菌基因组的提取和定量;
②寡核昔酸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③以基因组 DNA 为模板进行 PCR 反应,将 PCR 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得到指纹图谱带型;
④对 PCR 产物带型进行计算机分析。
原理
rep-PCR 的基本原理:
REP-PCR,ERIC-PCR 和 BOX-PCR 的基本原理就是先在所试样品中提取基因组 DNA, 基于 REP、ERIC 和 BOX 序列设计出特定引物,以含有这些序列的细菌基因组 DNA 为模板进行 PCR 扩增,PCR 产物可以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得到清晰可辨的带型,每条带型都代表了基因组中任意两个重复序列间 DNA 的扩增片段,由于不同菌株的基因组中两个重复序列间的距离是不同的,所产生的 PCR 带型大小也不尽相同,形成了被测菌基因组特异的指纹图谱,从而可以鉴别出不同菌种和同一菌种的不同菌株。
用途
rep-PCR 可用于临床致病菌株的快速鉴定,细菌的分型,分子层面上的细菌亲缘关系的确定等方面。
材料与仪器
器材:PCR 仪、琼脂糖电泳仪、数码成像系统和计算机分析系统
试剂:
① 基因组 DNA
② 分光荧光测定仪 (用于基因组定量)
③ TE 缓冲液 (10 mmol/L Tris-HCl,1 mmol/L EDTA,pH 8.0)
④ 热稳定 DNA 聚合酶及其 10× 缓冲液
⑤ REP 系列和 ERIC 系列寡核苷酸引物
⑥ 10 mmol/L dNTP
⑦ 酚-氯仿 (1:1,体积比)
⑧ 氯仿
⑨ 乙酸钠 (3mol/L,pH 5.2)
⑩ 乙醇 (100% 和 70%)
步骤
rep-PCR 的基本过程可分为如下几步:
(一)流程一
基因组 DNA 的抽提:
对于革兰阴性菌/螺旋体和革兰阳性菌的基因组 DNA 分别采用了不同的抽提方法。
A. 革氏阴性菌/螺旋体:
将细胞置于小离心管中,以固定的角度 15000 r/min 离心 5 min, 用 1 ml 1 mol/L NaCl 洗两次,重悬细胞于 TE 溶液中,然后在 0.2 mg/ml 的裂解酶和 0.3 mg/ml 的 RNaseA 中,37 °C 培育 20 min。如果裂解酶的裂解效果不明显,在悬浮液中加入 0.6% SDS, 再加入 1% 的肌氨酰和 0.6 mg/ml 的蛋白酶 K,然后将细胞在 37 °C 培育 1 h。细胞裂解物用酚抽提两次,再用氯仿抽提两次,水相用 0.33 mol/L 的醋酸铵和 2.5 倍体积的乙醇进行沉淀。将沉淀下来的 DNA 溶于 TE 中。
B. 革兰阳性菌:
将细胞置于小离心管中离心 5 min,将细胞沉淀重悬于 TE 溶液中,然后在 250 U/ml 的变溶菌素和 0.3 mg/ml RNaseA 中 37 °C 培养 30 min,然后在该反应液中加入 0.6% 的 SDS 和 0.6 mg/ml 的蛋白酶 K,混合物先在 37 °C 培育 1 h,再在 65 °C 培育 45 min,裂解液用酚抽提两次,再用氯仿抽提两次,细菌染色体的沉淀与溶解与前述步骤一致。
(二)流程二
基因组 DNA 的定量:
A. 基因组 DNA 用分光荧光测定仪进行定量,激发波长和散射波长分别是 365 nm 和 460 nm, 根据所用仪器说明对 DNA 进行染色和用荧光计标定。
(三)流程三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REP 序列形成茎环结构,其茎部序列十分保守。REP 的共有序列如下:
G G C G C C
5'-GCC GATGNCG CG NNNNN CG CTTATC GGCCTAC-3'
T A T A T A
简并后的 38 bp 的 REPALL 寡核昔酸序列包括了所有 REP 的一致序列,因为简并性的需要,特殊位点的核苷酸为四种碱基 AGCT 或肌苷 I 所代替。肌苷 I 可以和 AGCT 形成 Watson-Crick 螺旋,其参与形成的氢键要弱于 A:T,但所形成的碱基对是最稳定和最少错配的。简并后的 REP 共有序列如下:
REPALL-I 5'-GCCIGATGICGICGIIIIIIICGICTTATCIGGCCTAC-3'
G G C G C C
REPALL-D 5'-GCC GATGICG CG IIIII CG CTTATC GGCCTAC-3'
T A T A T AREP
引物的设计包括了两边对称的茎部序列,但方向是相反的,因为茎部序列的一侧要短于另一侧,在引物 REP1R 的 5』端添加了三个肌苷,这样引物 REP1R 的长度就与引物 REP2 的 18 bp 的长度相一致了。
REP1R 5' IIIICGICGICATC IGGC3'
REP2 5' lCGICTTATCIG GCCTAC3'
ERIC 的共有序列为:
5' GTGAATCCCCAGGAGCTTACATAAGTAAGTGACTGGGGTGAGCG 3'
ERICALL 寡核昔酸序列包含了整个保守的重复倒装序列的中心核,并不存在简并性。扩增引物 ERIC1R 和 ERIC2 分别由对称的倒转重复中心而来,方向相反。
ERIC1R 5' ATGTAAGCTCCTGGGGATTCAC 3'
ERIC2 5' AAGTAAGTGACTGGGGTGAGCG 3'
BOX 序列常用的为 BOX A1R 引物,利用它或者联合 REP 序列可以扩增出基因组指纹图谱。
BOX AIR 5' CTACGGCAAGGCGACGCTGACG 3'
(四)流程四
PCR 反应体系:
① 上游引物:0.5 umol/L
② 下游引物:50 umol/L
③ 基因组 DNA 模板 100 ng
④ dNTP:1.25 mmol/L
⑤ 2 U Tag DNA 聚合酶
⑥ 10× Tag DNA 聚合酶反应缓冲液 10 ul(加入 10% DMSO,体积分数)
⑦ 加入蒸馏水使整个反应体积为 100 ul
(五)流程五
PCR 反应条件:
95 °C 预变性 7 min;90 °C 变性 30 s, 退火 (REP,40 °C,1 min; ERIC,52 °C,1 min;BOX,50 °C,1 min),65 °C 延伸 8 min,共做 30 个循环。最后,65 °C 延伸 10 min。
注意事项:
受聚合酶扩增长度的限制,运用 rep-PCR 只能检测到两个相邻重复序列间 < 5 kb 的片段,对于间隔较大的重复序列的分布情况无法用这种方法检测到,为此,常结合狭缝印迹 (slot blot) 杂交方法考察重复保守序列在基因组中的分布状况。狭缝印迹杂交将 rep-PCR 的引物作为杂交探 针与基因组 DNA 作用,此种方法不受两个相邻重复序列的距离和方向的限制。
操作步骤如下:
a. 将探针 5』末端进行标记,在 50 pmol REP 或 ERIC 引物中加入 20 U T4 多核昔酸激酶,50 ul [γ-32P] ATP (6000 Ci/mmol)。
b. 将未标记的同位素洗脱,把 50 ul 的反应液溶入 1 ml 去离子无菌水中,然后置于 Centricon-3 管中离心,游离的放射性同位素就被管中的滤膜滤掉了,所留下的溶液中含有被标记的寡核昔酸探针。
c. 杂交膜的准备,在杂交膜的狭槽中加入 10 ng 的变性基因组 DNA。基因组 DNA 在 100 °C 变性 5 min, 然后将其转移到膜上,并在每个槽中加入 500 ul 0.4 mol/L NaOH。将膜用 1×SSC 冲洗,再用吸水纸吸干。将此膜在 80 °C 烘干 1 h, 置于密闭塑料袋中,- 20 ℃ 保存。
d. 杂交方法。
REP 探针的杂交:将杂交膜于 42 °C 预杂交 1.5 h。将探针于 100 ℃ 变性 5 min, 然后加入到杂交液中,使放射性强度达到 1×106 cpm/ml。然后将膜在 42 °C 温育 15 h。
ERIC 探针的杂交:基本与 REP 相同,但预杂交与杂交都在 65 °C 进行。
e. 洗膜。在室温将杂交膜用 ×SSPE 和 0.1% SDS 洗两遍,最后一遍洗的时候 REP 37 °C,15 min;ERIC 40 ℃,1 min。
f. 放射自显影。于带有两个增感屏的胶卷上 85 °C 曝光 24 h。
(六)流程六
PCR 结果的分析:
取 5~10 ul PCR 反应液,在包含 1×TAE,0.5 ug/ml 溴酚蓝和 1% 琼脂糖的凝胶中进行电泳。以 1 kb 标定 Marker 作比较,得到该基因组特异的指纹图谱。
注意事项:
假阳性结果的产生。
假阳性结果产生的原因有如下可能:非特异带的扩增,来自细胞、培养环境或气体中悬浮颗粒的外源 DNA 污染,或者来自前面实验样品的 DNA 的痕量污染。因此,在进行 rep-PCR 时一般都要设立一个阴性对照,以检测是否有上述污染的可能性存在。在进行实验时,除了 rep-PCR,为了结果的可信度还要再进行一些确证性的实验,确证实验可以是同 一问题的多重实验,或者是补充性实验,或者进一步的实验论证。
(七)流程七
带型的计算机分析:
rep-PCR 产生的基因组指纹图谱与产品上的条形码比较类似,每个菌株都有它独特的「条形码」,对图谱条形码的解读和分析也需要用计算机来进行。对带型最好的分析方法是采用密度曲线的方法。密度曲线的形成是基于基因组图谱条带的位置和扩增强度,在对不同菌株基因组图谱 进行比较分析的时候,采用密度曲线比较的方法可以缩小 DNA 样品浓度差异和不同背景带来的影响,两两密度曲线的比较分析是基于积矩或 Pearson 相关系数,釆用的软件为 GelComp,它可以将基因组指纹图谱的数据线性化,形成数据包,对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形成菌株间亲缘关系的系统发生树。
注意事项
① 在流行病研究致病菌株的时候,应当首先用生物分型法鉴定出致病菌的属、种,rep-PCR 方法可以在这个背景下更进一步确定出致病株,将此方法直接用于临床致病菌的鉴定无疑是耗时而且费力的。但是,在作微生物分类研究时,可以利用 rep-PCR 结果的带型情况,分析两种菌株 的亲缘关系。
② 经验证明不同菌株 rep-PCR 产生的指纹图谱带型具有很好的重复性。对于相同菌株不论是从同一平板上挑取的不同克隆,还是由同一菌株传代 10 次所得到的样品,它们所得到的 DNA 指纹图谱是一致的,并且呈现出特异性。
③ REPALL-I 和 REPALL-D 序列并不适合作为 rep-PCR 的引物,这是因为它们本身就是回文序列,可以形成茎环结构,并且它们可能形成引物二聚体。而引物 REP1R 和 REP2 与共有序列中的保守茎环相配对,可以与模板实现最佳的退火反应武。
④ 在同一菌种的不同菌株间分别进行 rep-PCR 和 ERIC-PCR,结果显示它们都具有一部分的相同带型,因此可以依此对特定菌种的菌株进行分类。由引物 ERIC1R 和 ERIC2 进行的 PCR 反应得到的产物带型不像引物 REP1R 和 REP2 的 PCR 结果那样复杂,因此更容易区分出种间的差别,然而由于基因组指纹图谱的复杂性降低了,这样就不容易对同一菌种的不同菌株进行区分。因此 REP 引物常用于菌株间的鉴定,ERIC 引物常用于菌种间的鉴定。
⑤ 假阴性结果的产生。假阴性结果产生的原因有如下可能:样品中有抑制 DNA 聚合酶活性的物质,DNA 靶序列的降解,或者试剂的问题。为了避免假阴性结果的产生,包含 PCR 反应混合液和已知目的 DNA 的模板应当包含在每次实验中。